2009/06/25

不一樣的老師?

0 回應
看過一位學生描寫教她數學科的班主任,感慨萬分。
跟這位老師相比,我的學生連六四事件也不能跟我對嘴,
學生成績下滑帶來的憂心教我笑不下去,
在公眾地方也不再那麼隨便放聲大笑,
問數既人也少了(正確的說法是嫌太少),
我把口也愈來愈尖酸刻薄!
愈來愈現實!
對人也不輕易賣帳。只消三年,我竟變成這樣子?
作文日期:2006-03-24

在學校,老師的地位好像永遠比學生高一等,因為老師是長輩,所以他們也擺出長輩的樣子,比如很嚴肅,或者滿腹處世經緯似的。這一套方式對學生來說並不管用,造成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

班主任卻是另一種人,他的年齡跟同學相差少於十年,可謂大家活在同一個年代,沒有代溝。班主任永遠不會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大家最記得的一定是他燦爛的笑容,像陽光般能暖化人心的微笑,笑起來還挺可愛。老師是位十分有風度的男士,無論你是男或女,他總會用禮貌地跟大家談話,而且處處顯露出關心。

老師每每在「公眾地方」出現,例如梯間、操場、走廊,都會引來一大群同學圍著他,儘管他沒有太多時間,他仍會不厭其煩地為同學講解,解答同學的問題,為同學分擔煩惱。記得有一堂課,同學們吵得無法上課,他表現得有點生氣,他仍然以學生為大前提,他說:「我很不開心。」,同學們安靜下來,老師繼續說:「我不開心,是因為部分同學不懂,又不聽講解,回到家裏又不會做功課,測驗不及格時,又會感到悶悶不樂。因為你們不開心,所以我更不開心。」聽完他的一番話,不少同學都很感動,哪會有一個老師以學生的情緒為先?哪個老師會在你難過的時候,陪你一起難過?

那一天放學的時候,和同學二人一起到教員室找班主任,老師坐在近門口的位置,一聽到同學的呼喚聲,他掛著招牌的笑容走出來,那個像溫泉水的笑容讓人一下子放鬆起來。老師是個數學高手,我和同學都來問他數學習題的。「老師,您可不可以簡介一下《幾何原本》?」我們問。老師說:「基本上,《幾何原本》是...我可以上網找一找資料給你們。」說完,老師轉身為我們搜集資料,不一會兒,他已經把資料列印出來。然後他繼續教我們數學習題,有時他會笑一笑,說:「數學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大家馬上聯想到下一句:數學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師,你今日好惡哦!」我笑著說。「嘿,今天有幾個學生不專心...」我們從來不怕說真心話,不用拘泥於師生關係。他會滔滔不絕地說很多話,像一個很熟悉的知己般,而且毫無保留地教導學生。

老師真是一個很好的人,除了好外,實在找不到別個更貼切的形容詞。他會在你失落的時候開解你,在你成功的時候讚揚你,當別人對你的才幹顯出不屑的時候,唯獨他會欣賞你,他會讓你重拾自信。讀了這麼多年書,終於遇上一個不一樣的老師,用心去對待學生的老師。
文中所指,我感覺那更似另一位同事。

2009/05/14

圓周率 Pi

1 回應
第三度構思《面積和體積》中有關圓周率的課題,
考慮到有學生已經學過,
是故我用下面的powerpoint邀請全班學生試答,
學生反應也出奇地理想。
(至少他們知我有備足課)
各位同工,不妨就個人的教學風格,加以利用吧,另外也做了這份筆記
(不過因近期擬卷工作頻繁,我打算稍後才向學生派發,作為增潤)


各部位名稱
O =圓心,
AB =弦,
OM =弦心距,
CO=弧,
∠COD=圓心角,
∠CED=圓周角,
PQ=過P點之切線


每道題,學生「自然」會問各個選項的意思,我遂其所願,娓娓道來。
(講「掌故」也得留意學生的精神狀態,一切點到即止,甚至欲言又止,哈)


下回分享:圓面積的計算

2009/05/08

博奕論趣談

0 回應
有幸跟一班中六的年輕人去港大聽講座,是關於博奕論中的 Zermelo's Theorem (策墨羅定理):
兩個對奕的玩家輪流下子,若無隱瞞情報,
而遊戲在有限步結束時又沒有和局,
則其中一方有必勝策略。
兩小時的全英語演講,加事後一小時的體驗式對奕,看到大家由被動到認真思考,心裡感到無限欣慰,哈。裡面就我們一些兒時打井、對奕等簡單遊戲有以下提問(我嘗試翻譯一下啦):
  1. 一個遊戲能否出現和局?
  2. 若不,其中一方可有必勝策略?
  3. 那麼,是先下手為強,還是後者?
  4. 最後,那個必勝策略的原則又是什麼?
用這個遊戲試試看啦!那是博奕論大師 John NASH 20歲時,
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期間發明的玩意。

筆記下載[PDF]

歡迎提問、留言,我樂意稍後回應。

2009/04/15

學數心得(08093A44)

2 回應
首先,學好數學學好其他科有什麽分別呢?數學與其他科不同之處就是要學好數學一定要明白當中的方法。而其他科例如:中史、西史,總之是文科的科目,都可以說不用明白當中的方法。數學有一種獨特之處就是「一理通百理明」,即是說如果你明白了當中的方法,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就是數學的獨特之處。為什麽我會什樣說呢?數學是雖要理解,而大部分男性的理解力是比女性強,所以在學習數學男性就比女性強。

我認為理想的數學堂是應該有數學味,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悶,從此就對數學沒有興趣或是討厭數學。如何令數學堂有數學味呢?就是要從老師入手,當老師教授一些較抽象的課題時,老師可以拿一些幫助到課題的道具,這樣我認為會較容易理解。其實,還有其他方法的:在課堂時搞一些笑話或讓同學放一陣的休息,令同學能較容易理解。

我曾經克服的數學困難是我在中一時,面對數列,當時我遇到一條數學題,令我想了差不多一個小時。這一條數學題是功課的最後一條。終於我找到答案,那時我也十分開心。到了上課日,老師問在家課上有冇遇到一些困難?當時幾乎全班舉手,但是我懂得那條數怎樣做有很大的成就感。接着,數學老師叫我出來向全班解釋,結果,得到了全班的掌聲。我真是有大的成就感。

數學必須按時做練習。數學必須要操練。這樣才會成功。如果因為躲懶而不做練習或不操練。這樣就會失敗。因為我也有這樣的經歷,曾經我也這樣的失敗,到了考試的時侯,我的腦海一篇空白。我才明白這個道理:數學必須按時做練習。數學必須要操練。這樣才會成功。

從幼稚園到中三,我一直學習數學。我明白了數學在日常生活,都會被應用得到。我在知道學數學的重要性。這就是我從幼稚園到中三的學數心得。在數學上,我即是遇到困難,也要積極面對。這樣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學數心得(08093A41)

2 回應
對我來說,要學好數學十分難,因為數學與其他科不同!例如讀中史和西史我可以靠死背,數學不能死記「1+1=2」,中文在考試時不懂也可以撞答案,但數學是真的要做到完全理解,但要理解就要加上少許天分,要對數學有觸覺,雖然數學是由一些數字和符號組成,但內裡包含著前人數千年既經驗,沒有觸覺,就會被一條數學題困擾著。總之,學好數學除了和其他科一樣要多做練習外,還要加上天分。

我認為理想的數學堂必須要互動,例如笑談數學歷史或發問一些趣怪的數學題,這樣做亦能給我們一個準備。一堂數學堂有55分鐘,如果整整一堂都是坐著計數,一定令人覺得悶,沒有心機計數,就可能做了其他事,例如和同學聊天或睡覺等。除此之外,老師應該作多元化的解釋,如運用電腦和立體圖像作更具體的解釋,只用黑板有時會十分抽象。老師不能太死板,讓同學在愉快中學習到新知識,亦讓同學發現到數學的神奇和有趣之處!

我記得在我小學的時候,因為我是學加減數之後才學乘除數,沒有先乘除後加減的概念,加上自己大意,不會理會這些理念,計完之後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以致常常計錯。幸好後來學會覆卷,每次計完都會看看自己有沒有寫錯數字和特別注意自己經常錯既地方,把錯既機會減至最低。

學數學我們必須按時做練習,不可一天做了七天既練習數量,因為這樣是不會有深既基礎,練習除了令我們加快計數的速度,更可加強我們對數學的觸覺,絕對是我們天天都應做的事。另外,現代社會很多學童喜歡玩電腦遊戲,我們可以玩一些網上數學遊戲,例如數獨都是十分益智的遊戲,讓我們愈學習於遊戲。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在空閒時看多一些數學書籍,一來增加對數學的知識,二來可以培養同學對數學的興趣,因為要有興趣才可令你持續地練習數學,所以我們應多看數學課外書。

還記得我小學時,老師常常給我們很多數學功課我們,當時的我當然只會怨,但當我升上中學的時候,發現我比普遍同學都快吸收數學,很快明白老師的解釋,而且加上我小學時計得數多,發現數學其實很有趣,能成功計到一條難題,滿足感也是十分大的。總而言之,學數一定要有恆心,時常做練練習;一定要小心謹慎,多留意自己常錯的地方,當我們做到這些,其實學習數學都可以十分容易的,再看到自己能成功計到數學難題,那種滿足感是第二樣東西不能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