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教育事業已有好些年日,不喜歡因循,
於是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反正未有定論,
於是我用「平時分」要求全體學生由零開始交出一手筆記。
首先,我訂了一些「可計分準則」
- 準時交筆記(因為我會悉數Scan落電腦,那是為行政上的節省時間)
- 用指定單行紙(試過用其他紙而令Scanner食紙,也是為行政上的節省時間)
- 完整個人資料,包括著作人、班別班號、日期、學科
- 在當眼處清晰顯示該課「主題」及「副題」
- 充足的個案例題(有感這一代不多能夠由「定義」或「公式」去演譯)
- 清楚標示「technical term(s)」,必要時附加註解或圖解
- 能有效運用顏色作不同用途
- 驟眼望去,字體端正(最低限度要清楚,可能受個人閱卷的經驗所限,對傾向使用斜體字的學生,我會較花精力評卷)
- 個人心得(可以是「學生自問自答的問題」、「技巧上的步驟」、「給自己的貼士」等)
- 令人意外的驚喜(我相信天外有天,我上述設計的原則總會有未能欣賞到的好處,就用這個作加分)
是故每項 0 或 10 分,一份「十全筆記」這樣就有初型。
執行上不都是無「挑戰」的,
有學生直接了當問:「筆記不是給自己看嗎?」
(印象中是在我闡述第八項後馬上在座位發問)
我個人是同意!他/她說對了事實的一部份。只不過,
風格可以保留,但不會完全不變。尤其是「字體」,
在考試主導,答卷上的字體凌亂,分明跟閱卷員對著幹。
如果有相關行動研究,可訪談大量閱卷員(不論校外校內),
「斜體字或正體字,閱卷時哪個較花精力?」、
「怎樣的書寫字體較為順眼?」等等。
風格可以保留,但不會完全不變。
可以是透過互相模仿而改進的。
合用的筆記就是好的筆記,
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所以沒有最好)
==========
除以上十項「可計分準則」,
還有更加多是「不可量度的變數」,
那可以是受限於我用的例子、重點位,
何時引入哪些重點等,還是果句,
教學是一門藝術,你我可以有無限的可能性,
在漫長的數學學習路上,有如進行藝術創作,
沒有完全相同的法則。
歡迎同工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