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0

淺談「負負得正」(中)

0 回應
前言:有幸能出席母校舉辦的「照顧學習差異與學校改進」中學分享會,也很驚訝學校多了很多美輪美奐的建築物,外表背後,我更喜歡周圍多了很多可以一家大小甚至孤家寡人打發時間打書釘的地方...

分享會中講者借「有向數運算」、「斐波那契數列」、「線性規劃」探討如何照顧學習差異。個人相信,令教育進步,普及知識是有效途徑。我來不及等講者回覆,便做了自己的有向數運算,另外我曾為斐波那契數列做了這個(我希望稍後再作更新)。歡迎數學教育同工下載及回饋。

若無記錯,講者提出可以發展的進路如下:

  1. 簡單應用:有向數乘除(有括號)
  2. 進階應用:有向數四則運算(無括號)
  3. 深入應用:有向數四則運算(有括號)
我也希望就有向數乘除,
探討「負負得正」這些好似非死記不可的東東。

後記:筆者試打黃先生名字作關鍵字搜尋,
找到這個,裡面有好些圖表及心得,
跟週末分享會環節異曲同工,不妨細閱。

2013/04/07

淺談「負負得正」(上)

0 回應
有次,同事甲向其兒子介紹我是一位數學老師。
兒子:「你是數學老師?我想問點解『負負得正』既?」
當下我覺得嘖嘖稱奇,以我所知,
對方是小五生,正規課程鮮有提及。
再者,筆者相信那是很多同工一個棘手的問題。

再要命的,是當日我的正副panel也在場,
panel當時正站在身後,像是不以為意,還是靜觀其變?

如果我說:「你身後也是一位數學老師,不如你問佢啦」
恐怕大家不會有機會看到這段文字。我也有「妙法」拆招。

那麼,何解「負負得正」呢?歡迎回應。
若是我校學生,如有獨到見解,
一經採用,小小紀念品一份,
名額2位,先到先得。

2013/04/05

〔轉載〕猜數字遊戲

1 回應

我本身知道答案(要有小孩子的想法唷),
也在網頁放了提示,當然你也可以搜尋答案!XD

印度數學 Vedic Math

0 回應
幾年前遊台北,隨手買了本【印度數學】,其實坊間已有很多討論速算的課外閱讀,甚至中學數學科網頁也不難找到,只是技巧說得太多,卻鮮有提及速算的典故。

印度數學的心算解題方式與概念相當簡單,
即便是沒有數學基礎,也能快樂學習輕鬆掌握!

20 以內的乘法
例題:$17\times18 = ? $
步驟一:$(17+8)\times10=250$
步驟二:$7\times8=56$
步驟三:$250+56=306$
所以 $17\times18 =306 $
文字說明:
1. 把「被乘數」跟「乘數」的個位數字相加後乘以10
2. 把「被乘數」及「乘數」的個位數字相乘
3. 把第 1 步及第 2 步的答案相加就行了
(記得以前中大黃毅英老師笑稱這個方法做「你加乘」)

單用這個技巧,有說法指印度兒童能學習 $20\times20$ 以內的乘法。
中國人用的九因歌則是用唱遊方式,性質不一樣,
數學味道少一點,但對初學者而言較易上手。

有意深究的同工,在搜尋器宜輸入吠陀數學 Vedic mathematics
Vedic Math 是啟發自印度經文 Vedas,
由學者Sri Bharati Krsna Tirthaji (1844-1960)重新編撰而成,
「聞說」大部份仍然丟失,
Vedic Math 是坊間唯一流傳的作品。
(書介在此,如有更新消息,歡迎同工指正)

令我驚訝的是,這些自小在課外書找到的技巧,
今日竟然可變成須付費的課程
明顯是看準很怕數學的家長。
個人認為,能熟習並恒常使用所有乘法內容,
已經對鍛鍊腦筋很有益。培養閱讀習慣才是根本!







2013/04/04

[改編]數學老師淺談市場學 Maths in Marketing

0 回應
「我教數學很厲害哦!」這是直銷。

「他教數學很厲害哦!」這是廣告。

翌日用電郵跟他說:
「順道一提...我教數學很厲害哦!」這是電郵行銷。

在待他上線後閒談,再跟他說:
「順道一提...我教的數很厲害哦!」這是公關。

你看到一位在線同工,他打趣跟你說:
「我聽說...你教的數很厲害哦!」這是品牌魅力。

如果你給朋友一些益處,吩咐他去和其他朋友說:
「那個老師教的數很厲害喔!」這是做媒體收買。

如果他走過去和那個學生說:
「我教的數不但很厲害,我還會給你『特別教材』喔!」這是做優惠推廣。

如果有另一個同工走過去和那個同工說:
『他教數學很厲害喔!』這就是網路口碑。

如果有一個門生一直纏著老師不放,人家問他原因,他說:
『因為他教數學很厲害囉!』這叫做品牌忠誠。